个人信息

姓名:饶中浩

国籍:中国

性别:

毕业院校: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工学博士

email:2021101@hebut.edu.cn

所在单位: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职称:教授

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最高学历:博士研究生

职务: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

拼音:rao zhong hao

访问量:

饶中浩,男,19853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河北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河北省先进储能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曾任英国University of Nottingham高级研究学者,美国Texas A&M University高级研究学者,日本Hokkaido University日本学术振兴会外籍聘用研究员(JSPS Fellow)。先后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8年),河北省杰出青年基金(2024年),天津市杰出青年基金(2022年),河北省拔尖人才(2024年),天津市引进领军人才(2023年),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232020年),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2021-2023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连续5年)。获中国动力工程学会青年科技奖(2022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优秀青年科技人才(2021年),中国能源研究会优秀青年能源科技工作者(2020年),中国化工学会侯德榜化工科技青年奖(2017年),中国新锐科技人物卓越影响奖(2019年),Energy and Built Environment国际期刊优秀青年学者奖(2021年)。此外,还曾入选江苏省双创团队,江苏省优秀青年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获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广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吴仲华优秀学生奖,教育部学术新人奖。江苏省十佳研究生导师提名奖,中国矿业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标兵、教职工共产党员标兵、首届青年五四奖章、十佳青年教职工、优秀创新团队卓越团队带头人。

教学方面,先后主持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河北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河北省实验教学和教学实验室建设研究项目1项,河北工业大学研究生教材建设项目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能源动力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项,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1项。第一作者发表教学论文4篇(其中核心期刊3篇)。第一作者出版省级高等学校重点教材1部、全国煤炭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1部。获省级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类)一等奖1项(排名第11),全国煤炭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1),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优秀教师及教学团队各2次,校级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大赛一等奖2项(排名第23)、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排名第2)、二等奖2项(均排名第1)。

科研方面,近年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河北省杰青、天津市杰青、江苏省优青等其它项目20余项。第一/通讯作者共发表SCI期刊论文190余篇,其中JCR一区140余篇,H-index51SCI被引10000余次,先后有15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出版专著/教材7部(第一作者3部)。获授权发明专利47项(第一发明人26项,其中美国专利1项,韩国专利1项,日本专利2项)。研究成果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排名第2)、二等奖2项(排名第26),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排名第12)。

育人方面,先后独立或合作指导已毕业博士9人、硕士32人,其中2人入选河北省优秀青年基金,1人入选河北省高等学校青年拔尖人才,1人入选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 1人获省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人获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人获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9人获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6人获CSC资助出国攻读博士学位或联合培养,2人入选中国科协优秀中外青年交流计划,7人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4人获校级优秀创新博士奖学金,15人获校级优秀创新硕士奖学金。3人获省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12人获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学生获挑战杯、节能减排等各类竞赛获奖150余人次。

兼职方面,先后担任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内燃机学会储能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分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热力学与能源利用分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天津市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第一届新能源与储能工程专业教学委员会委员。受邀做国际/国内大会/分会主题报告26次,担任国际学术会议组委会共同主席/分会场主席9次,国内学术会议的大会主席/分会场主席20余次。是8SCI期刊编委/客座编辑,以及多个国家级项目/奖励和国家级人才等的评审专家。

2010.09-2013.06,华南理工大学,化工过程机械,博士

2008.09-2010.06,广东工业大学,热能工程,硕士

2004.09-2008.06,广东工业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学士

2022.09-至今,河北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

2021.10-2022.09,河北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学术副院长

2020.06-2021.10,中国矿业大学,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

2015.01-2020.06,中国矿业大学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电力工程学院)教授(其间:2018.08-2018.09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高级研究学者;2019.08-2019.09,英国诺丁汉大学高级研究学者;2019.07-202011月,任江苏省高效储能技术与装备工程实验室主任)

2013.07-2014.12,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副教授(2014.01-2016.12中国矿业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博士后;2014.12-2015.02日本北海道大学日本学术振兴会外籍聘用研究员)